首页 资讯 正文

年产值1500万元!高兴镇小蚕茧“吐”出“金丝产业链”

体育正文 156 0

年产值1500万元!高兴镇小蚕茧“吐”出“金丝产业链”

年产值1500万元!高兴镇小蚕茧“吐”出“金丝产业链”

“快点(kuàidiǎn)快点,把茧子都倒在这里!” 仲夏时节,一大早,日照市岚山(lánshān)区高兴镇的(de)海通丝绸有限公司高兴蚕茧收购站前,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。几十位蚕农肩挑(jiāntiāo)手提,送来一筐筐刚采摘下的新鲜蚕茧,排着队等待过磅入库。 排队等待称重的养蚕户(yǎngcánhù)。 站长聂桂桂身穿(shēnchuān)工作服,在收购现场穿梭忙碌。她一边记录(jìlù)数据,一边核验重量(zhòngliàng)、查看品相、安排堆放。“每年春季,我们放种量达到1100张,单季鲜茧总产量近十万斤,产值超过350万元。”她介绍到。作为当地(dāngdì)颇具特色的桑蚕养殖产业,如今已成为(chéngwéi)村民增收致富的“金丝产业”。 蚕茧收购(shōugòu)是个(gè)细致活,更是个体力活。连续四天的收购期,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晚上6点,12个小时几乎没有停歇。“优质蚕茧的光洁(guāngjié)明亮,硬度适中,每公斤收购价能达到63元。”聂桂桂介绍。 近年来,桑蚕养殖已成为高兴镇的主导产业,全镇(quánzhèn)桑蚕养殖面积超过5000亩(mǔ),建有600多个养蚕大棚,实行“一年三季”养殖模式(móshì),全年蚕茧产值突破1500万元,这条“金丝产业链”,正在成为当地农民稳定增收的强劲(qiángjìng)引擎。 “我们这里的农户技术高、特别用心。”聂桂桂说。为了(le)确保蚕茧品质,海通丝绸公司(gōngsī)在高兴镇构建了覆盖(fùgài)蚕桑全过程的“保姆式(bǎomǔshì)”服务体系:从蚕种发放、技术指导到茧品收购,全程无缝衔接。“蚕农只管养,我们负责服务到底。公司实行(shíxíng)订单式收购,也让蚕农吃下了‘定心丸’,有效激发了大家的养殖积极性。”她说。 张森是高兴镇的蚕桑养殖大户,今年春季(chūnjì)他放了2000张蚕种(cánzhǒng),鲜茧收购约2000斤,仅这(zhè)一季就收入6万多元。“蚕桑养殖效益好,这几年价格也比较稳定。”张森乐呵呵地说,将鲜茧快速处理(chǔlǐ)后就统一送往缫丝厂加工。 不过,蚕茧的高产优质并非易事,养蚕是一项既需要细心也需要耐心的活计(huójì)。张森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喂蚕,一天要喂4到6次。“第五龄期间蚕吃得最(zuì)多(duō),最容易出问题,夜里还得起来巡视棚温、通风防暑,不能大意。”他说,天气一变、桑叶(sāngyè)一差,就得临场应对。 此外,桑叶是蚕的(de)主要(zhǔyào)食物,桑叶的质量直接决定蚕茧(cánjiǎn)品质的优劣。“在蚕的饲养过程中,如果桑叶受污染、露水桑叶或天气过于干燥,都会影响蚕茧质量。品质差的蚕茧只能用来打丝绵,每公斤(měigōngjīn)收购价就只有十几块钱了,收入大打折扣。”聂桂桂说。 为了帮助农户提高养殖水平,公司(gōngsī)还组织了“桑蚕养殖技术课堂”,手把手教农户识病、除虫、防疫(fángyì)、选叶、控温,深入各个养殖棚巡查指导,确保蚕苗“吃得饱、睡得好、长得壮”。高兴镇(zhèn)的农户们也(yě)十分注重种植桑叶的品质,积极学习科学养蚕技术,从桑园管理到蚕茧生产(shēngchǎn),每个环节都精心细致,确保蚕茧高产又优质。 “我们镇的蚕丝品质特别好,成色足、拉力强,深受市场欢迎(huānyíng)。”聂桂桂(nièguìguì)说,高兴镇出产的雄蚕茧能够稳定达到6A级水平,在业界(yèjiè)有口皆碑。 近年来,高兴镇通过持续的产业扶持和(hé)技术服务,进一步巩固了当地的蚕桑(cánsāng)养殖规模。下一步,海通丝绸有限公司将继续深化服务模式(móshì),不断提升(tíshēng)桑蚕产业竞争力,带动更多农户通过蚕桑产业实现增收致富。 (大众新闻·农村大众记者(jìzhě) 周丹阳 通讯员 王飞达 周逢海(zhōufénghǎi) 赵心月)
年产值1500万元!高兴镇小蚕茧“吐”出“金丝产业链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